首页

ts惠奈

时间:2025-05-24 11:55:10 作者:北京西城妙应寺白塔点亮 浏览量:93067

  多伦县位于锡林郭勒盟东南端、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是内蒙古距离北京最近的旗县,也是海河流域滦河水系的源头和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这一距离北京直线仅180公里的县城,在多年前曾是风沙源头之一。2000年5月,国家紧急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多伦县成为祖国北疆大规模生态建设发端地。多伦县的治沙攻坚战,就此打响。

  通过20多年的大规模生态建设,多伦县林地面积由54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2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8%增加到现在的37.9%,项目区林草植被盖度由2000年的不足3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如今的多伦县,已成为“天然避暑地、首都后花园”。

  多伦县的治沙成果,是内蒙古推进生态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9月7日至12日,中华环保世纪行2023年宣传活动走进内蒙古。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举办,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深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持续“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续“双减少”,重点治理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重大转变,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治沙让“沙害”变“沙金”

  在防沙治沙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上,磴口县是主战场之一。

  磴口县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西南部,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依黄河、北靠阴山、西部是浩瀚的乌兰布和沙漠。全县面积3677平方公里,其中乌兰布和沙漠面积2840平方公里。

  新中国成立以来,磴口全县干部群众战风沙、保家园、促发展、惠民生,形成了防沙治沙“磴口模式”。近年来,磴口县持续探索防沙治沙新举措,不断丰富和拓展“磴口模式”。

  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局长王志国介绍说,在最初的防沙治沙过程中,磴口县一度出现“就沙治沙”、投入渠道单一、治理持续性不强等问题。磴口县深刻认识到,防沙治沙不是消灭原生沙漠,而是要防治土地荒漠化。

  磴口县坚持治沙和致富相结合,大力推进产业治沙,逐步形成了以沙漠绿化为基础的生态修复、生态农牧业、生态光伏、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生态产业综合体系,实现了“沙害”变“沙金”、“沙窝”变“金窝”。

  “历经20多年,目前已在沙区建成优质牧草基地45万亩、有机牧场16座,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奶生产加工基地。”王志国举例说。

  王志国表示,治沙攻坚战既要讲究科学,还要坚持久久为功,“力争2030年可以完成168万亩的沙漠治理任务,实现县域荒漠化治理全覆盖,全县林草覆盖率达50%以上”。

  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三北”工程,全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启动实施的第一个大型生态建设工程,至今已实施45年。内蒙古横跨“三北”,全境都在“三北”工程区域。

  内蒙古积极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并探索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

  磴口县坚持有田必有林、有路必有林、有渠必有林,宜灌则灌、宜乔则乔,在沙漠东缘围绕农田、路网、渠系营造防护林网并向纵深辐射,已建成规格500米×300米、株行距1米×2米、主副林带垂直的新型农田防护林网,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和沙漠对农田的侵害。

  锡林郭勒盟将13个旗县市(区)全部纳入“三北”工程“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范围,初步确定在“三北”工程六期建设期完成沙地治理3199.4万亩。2023年全盟计划完成“三北”工程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建设任务109.5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83.8万亩。当前,正在抓紧编制《锡林郭勒盟坚决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实施方案》。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郝明胜表示,下一步,内蒙古要全力保生态、抓节约、治污染、促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北”工程攻坚战、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努力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牢不可破,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内蒙古力量。

  草原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地面积17.4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1/4。党的十八大以来,锡林郭勒盟坚决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面,扎实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草原保护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为加强草原林地规范管理,锡林郭勒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台了《锡林郭勒盟征占用生态资源审查办法(试行)》,从严加强草原林地征占用管理。深入开展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全部建立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和巡护制度,完成界线核准和勘界立标,基本解决了功能分区不合理、管控面积不一致、交叉重叠等问题。

  锡林郭勒盟坚决摒弃以牺牲草原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出台《锡林郭勒盟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工作实施意见》,将全盟2.7亿亩草场纳入补奖政策范围,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和草场禁牧、休牧制度,科学核定适宜载畜量,配套推进减羊增牛措施,坚决把天然草场超载过牧的牲畜规模减下来。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持续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先后制定《锡林郭勒盟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数十个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在保护利用、监督管理、生态补偿、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等方面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锡林郭勒盟还在全区率先成立专门的生态保护机构,近年来又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将原来的盟旗两级生态保护机构职能整合到林业和草原局,保留苏木乡镇生态综合执法中队和嘎查村生态管护员,形成了四级草原生态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塞外明珠”重新焕发光彩

  9月的乌梁素海,湖水清澈,碧波荡漾。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是黄河改道和河套水利开发形成的河迹湖。曾几何时,这颗风景如画的“塞外明珠”,一度因为生态问题而失去光彩。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套灌区大量未被农作物吸收的化肥、农药和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入乌梁素海,导致水质逐年恶化。2008年,乌梁素海湖区暴发大面积“黄苔”,水质一度恶化为劣Ⅴ类。

  2008年,巴彦淖尔市开始对乌梁素海进行治理。起初的几年,当地主要从污染源控制的角度入手,但“就水治水”的做法效果并不显著。在经过一番探索后,他们转变了治理思路——由单纯的“治湖泊”向系统的“治流域”转变,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在流域上游乌兰布和沙漠,积极探索可持续治理模式,阻止泥沙流入黄河、侵蚀河套平原。

  在城镇和工业园区,为彻底斩断点源污染,制定了《巴彦淖尔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专项规划》《巴彦淖尔市污水管网建设方案》,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和管网建设,充分挖掘中水回用潜力。

  在河套灌区,全面开展农业“四控”(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行动,引导和推动农业绿色生产。

  在湖区周边,强力推进乌拉山生态修复和乌拉特草原自然修复。

  在乌梁素海湖区,采取底泥原位修复试验示范、湖区水道疏浚、建设河口湿地、水生植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生态调控等措施开展内源治理。同时利用黄河凌汛期和灌溉间隙期进行生态补水,改善湖区水质。

  ……

  通过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湖区水质由劣Ⅴ类提高到整体Ⅴ类,湖心断面水质达到了Ⅳ类,水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塞外明珠”重新焕发光彩。(法治日报 记者蒲晓磊) 【编辑:田博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山西加强冶金工贸行业安全生产 停产停业整顿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

当日,陈茂波还公布多项“开源”措施增加公共财政收入,包括建议由2024/2025课税年度起实施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的标准税率两级制,特区政府收入每年增加约9.1亿元;特区政府会于今年上半年度就住宅物业累进差饷制度提出法例修订等。他还建议恢复征收酒店房租税,税率为3%,预计特区政府收入每年可增加约11亿元。为让酒店及旅游业有更多时间准备,实施时间将为2025年1月1日。

“八八战略”,引领实践

一位三甲医院老年神经医学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临床上对于AI护理、AI问诊的需求很大,亟需开发相关的AI大模型,但生成式AI语料库的大规模流动可能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数据安全风险,我们也在采取数据安全保护的相关措施,以避免患者数据被滥用。”

走进香山公园“上春山”:云横秀岭 花漫阡陌 湖映古建

近年来,蒙吉辽三省区的人社部门充分发挥各地优势,搭建就业大数据平台,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一体化发展,畅通劳动力和人才流动渠道,打造辐射吉南辽北蒙东的就业创业平台,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完)

85家企业在香港签署《支持及参与北部都会区发展意向书》

水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养马、骑马、赛马是水族民众世代相传的习俗。“马背上的较量”,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完)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在劳动中成就梦想——来自基层一线的奋斗故事

目前,桂平市稻虾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拓展发展市级小龙虾交易中心1个、小龙虾乡镇收购集散中心26个,形成小龙虾夜市一条街“浔州一桶”,建成广西首个小龙虾恒温育苗基地,种苗供应覆盖桂东及部分区外地区。全市现有稻虾经营主体324个,带动3300余户农户增收,稻田小龙虾年产量1.18万吨,实现产值8.16亿元,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新亮点。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